凭空消失的106天!胡鑫宇案告一段落,网友吵翻了 焦点播报
胡鑫宇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江西上饶铅山县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2月2日,江西省、市、县联合工作专班在上饶市铅山县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胡鑫宇事件调查情况, 确认死于自杀。
(相关资料图)
凭空消失的106天
2022年10月14日,年仅15岁的胡鑫宇在江西上饶铅山县致远中学附近失踪,据悉,曾展开过地毯式搜索。在106天后,胡鑫宇的尸体终于被发现。
家属称,胡鑫宇的遗体是在学校后山的储粮仓找到的,用鞋带“吊着”。除了头颅形状能勉强认出,已经很难辨认出是胡鑫宇。
2023年1月29日,江西省、市、县联合工作专班发布警情通报,称尸体被发现时系缢吊,现场还发现了一直录音笔,已送专业机构鉴定。
2023年2月2日,江西铅山县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胡鑫宇使用鞋带自缢身亡、遗体悬挂在废旧粮仓院内的一棵树上, 是第一现场、现场没有打斗拖拽痕迹、脏器无缺失,胃肝部无毒物、有避世与轻生倾向、录音笔不存在人工合成,系胡鑫宇持有使用。
胡鑫宇生前说,我试着销声匿迹,原来我真的无人问津。他希望得到的理解和关注,很遗憾以这种方式得到了实现。
自此,争论了许久的胡鑫宇案终于告一段落, 没有猎奇,不富有阴谋、凶恶的情节,仅仅是一个厌世的孩子用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发布会刚一结束,网友便吵翻了天。
“一定是有所隐瞒”、“有更大的黑恶势力保护伞”、“犯罪手法真高明”等等,不计其数。
阴谋论的盛行
社会给予了公民监督的权利,这本是很好的制度,因为公民不是看客,而是应该用思考助力进步,用发声推动发展。
受儒家思想熏陶,中国公民自古推己及人与宽容,如今有大范围的质疑,来源于近些年的很多事,说辞与结论我们无法相信。
唐山被打的女孩现状几乎无人知晓,她们说话的权利似乎都被一起剥夺了;
核子华曦也似乎随着病毒一起人间蒸发了。
如此种种,没有交代的、下落不明的、被时间稀释的,都在慢慢消耗着国民的信任度。
于是,在追问、谴责与质疑中,孕育滋生阴谋论,并指数爆炸的传播开来。
“因为学校有手眼通天的能力,证据才被掩盖”。这是互联网上广为流传,且许多人深信不疑的“真相”。
他们已经走向了一种循环:所有的不合理之处都是阴谋,而网友才是对抗的中坚力量。
遗憾的是,县级私立中学的校长,并没有能掩盖轰动全国案件的能量,胡鑫宇的故事也没有如此的跌宕起伏。
猜测、相互攻击、谩骂、舆论以及头条,人人都想来分一杯羹,为了宣泄,为了窥私、亦或是为了单纯的攻击。
无论哪个大事件,无一不是以阴谋论破产告终。
金融危机、股市下跌、神秘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与国际资本大鳄玩弄的股市……天马行空的脑洞,加上虚虚实实的调侃,令很多人欲罢不能。
面对无法解释的现象,第一反应不是想得出真相,而是努力用臆想来说服自己,寻求心理的安全感。阴谋论像一道咒语,可以解开人们头上的紧箍咒,成为生命中的高级趣味。
即使官方已经排除他杀,但某些人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这种语言暴力与看热闹的心态,或许会让胡鑫宇“再次死亡”。试问,一个人连正常死亡的权利都没有,将会是对生命多么大的讽刺。
我们敬畏他人的生命,亦如敬畏自己。
作为爆炸性社会事件的主人公,胡鑫宇无疑是“不合格的”与“令人失望的”。他的死亡不够曲折离奇,过程过于简单,无法满足那些网友的预想和推理。这些网友关注的不是胡鑫宇,而是从中可以汲取多少流量、获取多大关注。
但凡这些事后起哄者,能把一点点关注放在胡鑫宇的生前,他可能永远都走不到这一步。
青少年心理健康该何去何从
胡鑫宇案之所以阴谋论盛行,就是因为那一根录音笔。在专业机构鉴定的同时,好事的网友也在“推理”。但真相让人大跌眼镜: 没有所谓的谋杀与威胁,只有一个每天按部就班上课下课的孩子的内心的背负。
在去年9月,胡鑫宇曾对母亲哭诉不想读书、想回家。于是母亲和哥哥前往学校去安抚。但这次的安慰并没有对胡鑫宇起到实质性的开导作用。
10月,胡某宇曾7次独自到宿舍楼三楼阳台,观望睢园及校外树林山岗方向。或是食堂晚餐后,携带录音笔两次登上五楼阳台,有明显轻生意图。
在胡鑫宇妈妈的眼里,自己的孩子品学兼优,生活幸福。所以她质疑警方为什么孩子会自杀。可见她对孩子的现状有多么的不了解。
朝夕相处,父母是最该了解孩子的,同时也是最不了解孩子的。
不善言谈是新闻发布会给胡鑫宇下的结论,可谁能想到, 这种人见人爱的“乖巧”,正是对孩子的一种透支。这种透支,父母未必全知道。
每个人的权利都是天授的,即使是孩子,也不能被剥夺,除了保障基本的物质生活以外,精神世界的抚育,他们同样有权得到。 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却被无数的家长所忽略,他们本能的认为生活就是先苦后甜的,无限制的打压孩子与歌颂苦难,铺满了孩子的畸形成长道路。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习惯替他们做决定,他们觉得孩子还小,不能自己做决定。
孩子长大了,又因为担心孩子,会不自觉的否定孩子的想法,并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
父母们以关爱之名,理所应当的忽视了孩子是独立个体;
以责任之名,无意识的剥夺了孩子一个又一个自主成长的机会。
遇事推责、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是导致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标配父母”模版。
胡鑫宇的离开会让我们猛然发现, 再小的孩子也有独立的感受与思考,当不被重视,甚至思考被强行打断的时候,他们也会和我们一样痛苦。
如果说父母会加害自己的孩子,肯定没有人相信。
但是传统教育的弊端已经很清晰了,自古以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都是单向与僵化的,双方没有沟通。
如果孩子说厌学、失眠焦虑,父母们本能的认为这是孩子的推诿之词,一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没有想过让孩子当一个健康快乐的平凡人。
如果努力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如果苦难是为了日后的甜似蜜,为什么非要逼迫着孩子放弃眼下的快乐,去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呢?
从《2022年中国青少年自杀报告》披露的数据看,中国青少年的自杀率,是世界第一。中国卫健委年鉴的数据也显示,自杀是仅次于事故与凶杀后,10-19岁青少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很多孩子不理解死亡意味着什么,他们只是道听途书,认为这是在极度痛苦后的自我解脱。
作为父母,我们都要原谅与接纳规则的不圆满、世界的不公平和自己的平凡。
放过自己,也放过孩子。
如果孩子说扛不住了,请给他一个其他的选择,并给他一如既往的爱与支持。
希望我们都不要做秃鹫,没有了肉之后,便再次一哄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