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之心”瞄准“湾区之芯”,助力广东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
在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迎来一周年之际,6月17日-18日,以“南沙芯声聚势未来”为主题的2023中国·南沙国际集成电路产业论坛在广州南沙召开,来自半导体产业的500多位嘉宾齐聚一堂,共襄盛举。记者从会上获悉,“湾区之心”南沙正优化产业生态,发力“湾区之芯”建设。
发力“湾区之芯”建设 形成“芯芯”向荣发展态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届大会坚定贯彻《南沙方案》,紧扣集成电路产业热点进行思想碰撞,助力南沙集成电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本届大会由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商务厅指导;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广州市商务局主办;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广东省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广州市半导体协会支持;芯谋研究承办。
“南沙正优化产业生态,发力‘湾区之芯’建设。”据南沙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南沙紧抓广东省大力建设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长制”,建设约2平方公里的集成电路产业园,引进了芯粤能、芯聚能、晶科电子、联晶智能、南砂晶圆、奕行智能、先导装备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覆盖半导体设计、材料、制造、设备等产业链环节,在国内率先实现宽禁带半导体全产业链布局,形成“芯芯”向荣发展态势。随着南沙区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等一批科研院所、高校和公共服务平台落地,南沙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基础研究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在产业政策方面。南沙发布了国家新区首个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政策体系。一方面,提出含金量高的共性核心政策,全生命周期支持企业经营发展,如,新型研发机构补助最高1亿元,企业落户奖励最高3000万元,企业进驻重点集聚区给予最高3年免租扶持。另一方面,在科技创新、集成电路、独角兽企业等方面,推出了10余项特色专项政策,政策覆盖面广、针对性强、支持力度大。比如,南沙发布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扶持政策“强芯九条”,对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落户奖励最高3亿元、融资跟进最高5千万元、公共服务平台补贴最高3千万元。
当前,南沙将推动以加快发展“芯”片和集成电路研发制造为核心,以创新发展承载“晨”光和希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引领,以强化发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汽车等“大”制造为根本,以聚力发展“海”洋经济为导向,加快布局建设“芯晨大海”产业格局,力争到2025年形成总规模达2万亿的产业集群。
国内最大车规级碳化硅芯片项目量产
落户南沙的广东芯粤能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国伟发言时称,总投资75亿元的芯粤能碳化硅晶圆芯片生产线已顺利进入量产阶段,各方面的测试数据良好,正陆续交付多家客户主机厂送样验证。目前芯粤能已签约COT客户十余家,并即将完成4家客户规格产品的量产。
据介绍,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专注于车规级、具备规模化产业聚集及全产业链配套能力的碳化硅芯片制造项目,也是广东省“强芯工程”重点建设项目,芯粤能分别建设年产24万片6英寸、24万片8英寸碳化硅晶圆生产线,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月产6英寸碳化硅芯片1万片的产能建设。
南沙由“投资热土”跃升“投资沃土”
作为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智库单位,芯谋研究总经理景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重要的汽车生产制造基地之一的南沙,在发展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上具有独特优势。他建议加强产业和供应链之间的合作交流,吸引更多国际化的企业落户到南沙,为整个大湾区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先建朋友圈,再强产业链’,朋友圈建起来的话,产业链就会围绕着龙头企业平台化的建设肯定会越来越强的。因此在南沙举行国际集成电路产业论坛,发出南沙‘芯’声,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选择南沙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南沙正从一片投资热土变成沃土,非常有利于企业落地发展。”芯粤能半导体总裁徐伟认为南沙发展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优势明显。“落户南沙,让我们的产品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应用。此外,南沙还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这是我们选择南沙的重要原因。”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耿旭静、董业衡 通讯员:南宣、蒋思莹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耿旭静、董业衡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静
关键词: